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学心性论的批判

    ldquo;非阿赖耶识”的功能差别。由本有无漏种子的本有性,非阿赖耶识亦应是无始本有的。非阿赖耶识的清净性要求它是出世后得所摄,这进一步要求根本的存在,因为后得必后于根本。因此,此二...了中国佛学心性论的两个根本问题。据此,他们从唯识学立场出发,认为中国佛学是相似佛学,并予以猛烈批判,这对中国现代佛学影响深远。但是,切实依据教理对之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。有鉴于此,本文试图从教理的角度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642180.html
  • 六妙门修法

    任运自在,故是无修之修。因此,还门的修习有相当的难度,意志不坚强者,往往难以透过。对于不过关者,可以转入净土法门,缓缓进修,以期临终往生。已透关者,因已证根本,生与不生可自作主张,同时应融会禅宗,更...述修还法与体空观意义基本相同,但此约生灭等法来返照,显得更为亲切。  2、观心直照法   这一修法是直接从观心门中趋入,如智者大师说:   “复次行者当观心时,既不得所观之心,亦不得能观之。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242414.html
  • 也论明心见性

    上路,得到真实受用。当然,这个承当并不是在只思维上的颟顸承当,必须把道理搞得清清楚楚,否则,既然已经承当了,为什么还是烦恼无尽?为什么还是生死不自由?这个承当是证得根本(无所得),也就是证得空性...,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,乃至别成声闻缘觉,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,皆由不知二种根本,错乱修习。犹如煮沙欲成嘉馔,纵经尘劫终不能得。云何二种?一者无始生死根本,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,...

    一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842437.html
  • 僧叡的生卒年代与思想

    心)为归,迹寄有用而以无待为功。无心故以无住(不住)为宗,无待故以无照为本。无照为本,故化而无知;无住为宗,故行而无功。是以经中开启玄门,以不住为始唱;归于三慧(三),以无得为终篇。以假名为号,照其性空之真;以应现行化,显其大智之明;法本无生,而有无边之用;体自深寂,而有无量之功。大明(根本)为最后妙果,却可资以验始行之可否;沤和(方便)为向道初门,却可藉以悟终得之优劣。摩诃般若波罗蜜,至尊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2642573.html
  • ‘证道歌’浅释

    普度众生矣。  有人问我解何宗 报导摩诃般若力  如果有人问我懂得哪个宗派的法门?我将告诉他:只是来自一切理、事、众生源头的无师智、根本——摩诃般若的解脱力。  或是或非人不识 逆行顺行天莫测  ...曰众生本来是佛。当你回溯到一切生命的源头时,你便亲见佛性了。  说到无一物,这是大须著眼的。六祖大师一句‘本来无一物’,承受了五祖的衣钵,可见这才是澈见法界实相的正见。  来自生命本源的生命的根本属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642876.html
  • 中华禅风的演变

    百无聊赖、毫无生趣的人所能胜任的。必须是禀赋敦厚、热情洋溢、忠厚踏实、择善固执的人,绝非一般世智辩聪之流,一如达摩大师所说:无上大法,绝非小德、小、轻心、慢心者所堪承当的。   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。大智能和小聪明毫无关联,聪明人不一定有智能,而大智能的人不一定有小聪明,所谓大智若愚。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,大智慧是生命的本态,是根本、自然、无师智,是永恒的真正自我。分别心生的小聪明只顾到私利,大...

    耕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0542888.html
  •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

    果。内土之中。亦有二种。一者众生五阴。为正报土。人所依住。故名为土。二者出世圣智。名实智土。以能住持后得故。依根本。离颠倒故。如本业经云。土名一切贤圣所居之处。是故一切众生贤圣。各自居果报之土。若凡夫众生住五阴中。为正报之土。山林大地共有。为依报之土。初地圣人。亦有二土。一实智土。前智住后为土。二变化净秽。迳劫数量。应现之土。乃至无垢地土。亦复如是。一切众生。乃至无垢地。尽非净土。住果报故。...

    释元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1743745.html
  • 恒河大手印释

    殊胜见之王,是为见之最要口诀。修持者,亦须毫无计执,如根本,后得,真实修,非真实修,乃至此法彼法,或深广,或非深广,以及其他一切等量之计执。前曾云:若无散乱是修王,令再转深,示以越深广量等,方为殊深修...译名中,于大印中,加入手字者,为尊重佛典之意。此手字,为尊称佛之手,表佛之如所有尽所有,及二无分别,空乐智慧。印者,亦表佛之无分别(大圆镜智),此最上,最高,且最密,犹如印符,又如印契.谓一切轮回...

    贡噶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643875.html
  •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(四)

    、出世间未来果法。如果依诸佛境界而说,是以大愿风持大悲海,而生无边行华,含藏万境,重叠无碍。就心性性体来说,蕊香幢莲华的生起,是表示于根本中起差别、行差别行。  华藏世界有庄严清净的大地,又有不可...缘起世间世间如幻  佛陀说:天人观河水像琉璃一样,人观河水是水,鱼观河水是宫殿和住家,饿鬼观河水是血水和火海,根本不能饮用。  我们用六根观察世界,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观察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644070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1)

      二者、哲学之所探讨即知识问题,所谓知识之起源,知识之效力,知识本质,认识论中种种主张,皆不出计度分别。佛法不然,前四依中说依智不依识。所谓识者,即吾人虚妄分别是也。所谓智者,有二种:一者根本,二者后得根本智者,亲缘真如,和合一味,平等平等,都无分别是也。后得智者,证真如已,复变依他与识相应,而缘俗谛以度群生是也。此后得智既缘一切,是故真妄虚实、五法三自性、八识二无我、世间出世间,尽无...

    王雷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844209.html